战"疫"日记:在抗疫中成长

2020-03-24

时间:3月16日

地点:武汉汉口医院

记录人:陈娟(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)

 

       316日,今天是值得纪念的日子,5位患者出院,没有新病人入院。接完药疗和电脑班后,开始进入工作。走进配剂室内开始像往日那样贴巡视卡,摆药,加药,但区别的是,补液的数量减少了很多,很是欣慰,因为患者都在好转,配完药送出去给管组主班,便开始处理医嘱。

       七点半左右U4床奶奶心电监护仪屏幕上的数字显示,心率100/分,血氧饱和度76%,呼吸42/分,奶奶是近期唯一一个使用氧气筒吸氧的患者,我仔细观察病人的情况,呼吸机没有报警,面罩也是戴得很贴合,我伸出自己戴着三层手套的手去尝试查看患者面罩是否有漏气,结果是什么也没感觉到,看到床边的纸巾,我顺手撕成小纸条,在面罩周围试了一圈,就在患者胃管处,我手里的小纸条不停的在幌动,原因找到了,面罩有漏气!我跟奶奶解释我需要用力一下,可能会有点痛,请她配合我一下,她艰难的点点头,我立马用右手一把按紧面罩,不到一分钟,红色的血氧数字变绿了,血氧已升到了90%。师姐过来看到我手里的纸巾条,马上协助我把病人的面罩按我的要求固定好,同时告诉同班同事,患者血氧上来了,然后转头对我说:“小妹妹,你确实不简单,每次关注的细节跟大家都不一样,解决了好多难题,减轻了患者的痛苦,为你点赞!”

       听到师姐的肯定,我心里特别自豪。想起第一次受表扬是在一次抢救中,全组人员轮流花了将近一小时也没建成静脉通道,就要使用B超机寻找血管时,正在上药疗班的我默不吭声的去到床边,成功的为患者建了两条静脉通道,被师姐封称“陈一针”。经过这两次的经历,我很庆幸自己出身于中山医的呼吸科,感谢老师们的教导,不但让我练就了恰到好处的操作技能,还培养了一套敏锐观察病情的思维模式,也很感谢护长在出门前对我的再三嘱托,让我拥有了更加沉稳的心态面对现实问题。有句话或许你们已经听腻了,但是在这里的我还是想对你们说,作为呼吸科被你们照顾的一员是我的荣幸,也是我一辈子的骄傲。我想对护长说,感谢您给了我此次出征的机会,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,在以后的工作中,我会更成熟,更沉稳。      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指导:冯月蓓  陈利芬